fbpx

錢只放定存?如何享受退休生活?

年金改革演變下,公教人員的退休金縮水了,投資理財成了必須,因為你要把缺少的退休金補回來。但你也不能夠病急亂投醫,很多人聽了行銷人員的廣告,就去買了固定配息的商品。不過你應該知道:很多商品都是行銷包裝出來的,號稱一年有17%配息的商品,也許它只是當月配息配得比較好,並不保證固定這樣配息,而且配息一大部分也許來自本金。

回歸到基本面,如果要應用投資工具彌補日後退休金缺口,最好還是按部就班,應用適當的投資工具來做投資。

距離你退休的時間可能是15、20年後,該如何做退休準備?把錢放定存?你的成本會相當高,因為簡單用72法則來算,如果定存利率1.5%,需要48年本金才可成長一倍,但在6%的報酬率,12年就可以成長1倍,所以適當應用投資工具投資是必要的。

報章雜誌網路媒體有關退休規劃的文章都寫得很簡略,只預估你退休生活費多少、退休後生活年數,就算出應準備多少退休金。事實上退休規劃沒辦法簡化成這個樣子,退休後所需也不是只有退休生活費問題,需考量的因素有很多:

1.你的退休準備有多少緩衝空間?

當你設定好退休之後生活費,及其他支出的目標金額時,你要考量:到時這個金額,有多少比例可由可靠的收入來源所支應。目標金額與可靠收入這中間的缺口,才需要用投資的資產來補足。

你是否有其他資產可以去符合退休的目標,不用冒投資的風險?你是否有過多自由支配的財富,其實可以用更多的錢來做退休準備;或是你低估了目標需要的金額,因此可能準備不夠?例如你在鄉下有間房子出租,你原本預期退休後的生活方式是在市區,但如果搬回鄉下住,也許花費會更低,你將不用準備這麼多錢。

2.退休計畫的投資策略

你需要對未來退休後可領到的錢做預估,屆時錢會從哪來:勞保、公教人員退休金保險給付?你也要預估每月生活費多少,如果每月收入減去預估支出是負的,就表示你還有差額需要補足。這時需要每月投資多少金額、運用什麼投資工具、預期產生多少報酬率?如果退休後,你怎麼從投資中定期提領部分金額,來支應退休生活所需?

退休規劃的投資關鍵不是高報酬,而是穩定的投資表現,這不管是在退休前的累積期,或退休後都一樣。不少人認為穩定的現金流:如每季可固定配息多少,是符合退休需求的。因此金融業者便開發出不少商品以高配息為號召,民眾不明就裡,看到有配息就一窩蜂搶買。

以前有類全委投資型保險,最近甚至有理專建議客戶做房屋貸款,用貸出來的錢來買南非幣的收益基金。這些配息的背後,可能存在以本金拿來配息,本金虧損、匯率損失等風險,這些都是你投資時需要避開的地雷。

投資要簡單一點,不要買這種經過包裝設計的商品,選擇大家熟知的工具:股票、基金、ETF等做投資。等累積出一筆金額,你退休後可以從裡面定期提領部分金額,做退休後生活所需就好,你可以避免掉這些隱藏的風險,畢竟退休後沒有工作收入,穩定投資蠻重要。

3. 不要把好的留在最後

在這篇文章中(台灣人,為什麼你害怕「長命百歲」?)前衛生署署長、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志良指出,台灣平均餘命不斷增加,現已有六成人口可活到80歲以上,其中有25%可活到90歲。而據美國社會安全局的精算數據顯示,美國人在目前65歲女性中,預計有39%能活到90歲,男性則有29%。

面對長壽人生,我們必須對未來有打算、有所計畫。但有個因素,會牽涉到退休規劃的投資策略:退休後存活的年數多久,是我們不能控制的。

一般退休後生活年數都是預估的,多數是用20年,也就是65歲退休預估活到85歲。由於你不知道可以活多久,因此部分人會有過度自我控制的現象,明明以他們累積下來的資產,可以過優渥的退休生活,但卻省吃儉用、不敢花錢。因為他們錯估以為會活很久,但如果數據顯示:約1/4~1/3的人才會活到90歲,你應該適度好好享受你的退休生活,規劃出國、嘗試一些從未做過的事情。

你大可不必縮衣節食,還擔心退休準備不夠,以至最後自己都沒用到,留下一堆財產給下一代。你可以找財務顧問來協助你細算出:退休後每年多少開銷是合理可用的,如果有做投資,可以定期提領多少金額當生活費,讓退休生活在長壽風險,與享受人生中取得一個平衡。

預約免費退休規劃諮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