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也有類似的經驗,到銀行辦個匯款,理專開始跟你遊說:現在有比定存利率還高的商品,您要參考一下嗎? 尤其是她(他)如果看到你的存款簿有幾十萬(或更多)存款時,會更加起勁地做推銷。據報導2015年3月全體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收入1372.73億元,新契約排名前10大壽險公司類定存保單(包括傳統壽險、利變壽險、利變年金險)銷售金額加起來就衝破1,000億元,你也有跟到這一波風潮,買了這些類定存的保單嗎? 網路上現在也有一堆文章在討論壽險保單的投資報酬率、 IRR(內部報酬率)如何計算的文章,一時之間真是讓人有種錯覺:曾幾何時壽險公司已經變成最大的吸金公司? 短期儲蓄險當道,從業人員似乎也樂於迎接這一波波因為銀行存款處於低利率所帶來的”無窮商機”,但是身為消費者的您,這時可要靜下心來先好好想清楚幾件事:
- 你有買到你需要的足夠的保障了嗎?
千萬別忘了保險的功用就是讓你來轉嫁風險用的,你把因為意外或疾病可能造成的財務風險,藉由購買保險把風險轉由保險公司承擔,叫轉嫁風險。你因為銀行利率太低去買類定存保單,但是首先你有算過你買夠了你需要買的保險額度了嗎? 長久以來國人壽險保障偏低,根本不足以支應一個家庭,萬一發生風險時需要的保障,現在恐怕又更為嚴重。不信你可看一下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壽險業務概況表),2015年各家壽險公司當年度的新契約保額,與現存的有效契約保額的比較,有14家公司當年度新契約平均保額都在100萬以下,但是新契約平均保費卻都比有效契約的平均保費高出好多倍。
這顯然是類定存保單這些高保費、低保障的險種產生的效應,什麼是風險轉嫁,就是你利用保險的槓桿作用,以最低的保費得到最高的保障,這才叫風險轉嫁。例如你買意外險,一年繳1, 200元,保險公司提供你100萬的保障,槓桿倍數是833倍;25歲年輕男性用一年4,710元,買一張20年期保額100萬的定期壽險,槓桿倍數有212倍,這才是發揮了保險該有的保障功能。
在買這些儲蓄保險前,你應該先去看看你的保單:你是否有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做了適當的風險轉嫁規劃:
(1).家庭風險轉嫁
萬一家庭經濟供應者發生風險時,希望為家人提供的保障:計算家庭日常月生活開銷x希望保障年數+負債+未還貸款+希望為家人完成的目標準備(子女教育基金等)…等等,去算出應該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再根據這個去投保適當的壽險額度。
(2)稅務風險轉嫁
曾聽一個代書朋友說過一個真實案例:長輩過世後,子女沒現金繳納遺產稅,後來被有心人詐騙,以2, 000萬賤賣一筆市價上億的土地,來換取現金。常看到高資產族群擁有眾多不動產,卻沒考慮到後代可能沒有現金可以繳納遺產稅,但是這個其實是可以利用保險來做預留稅源的規劃,就可以避免掉這種問題的。
2. 用保險來做資產保全,不是拿來當投資工具
在一大堆網路文章在討論類定存保單的投資報酬率IRR,可能讓你看的眼花撩亂,你可曾思考過你的資金是要做甚麼用途? 如果它不能跟你的財務目標的規畫連結在一起,你可能是病急亂投醫,到時候也許無法達到你希望的結果。因為保險公司本質是在提供保障,而非投資,從以下這份保險事業研究發展中心的資料,從資產報酬率欄位,你可以看到多家壽險公司的資產報酬率都不到1%,你可以得到佐證(按: 此數字顯示公司資產之獲利能力,愈高者代表績效愈好,它的計算式為:資產報酬率=【稅後損益+利息支出×(1-預計所得稅/稅前損益)】/ 平均資產總額,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 2″)。
如果你是年輕人,你希望藉由這樣來累積第一桶金,那你應該是做更積極的投資,利用基金、ETF(指數型股票基金)等等工具,承受適當的風險,來換取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因為你可以工作、賺取收入的時間還很長,你可以以承擔較高的風險來換取較高的報酬率,如此可以加快你資金累積的速度。因為報酬率是一個關鍵因素,如果投資10萬元,報酬率1.5%,需要48年才會變成20萬元,但是如果在6%報酬率下,只需12年,10萬就會成長為20萬了。
如果你是中壯年想要累績退休金準備,你可以做的應該是把保險用來當退休現金流的一個保障機制。例如你希望退休後每月有6萬的生活費,你可以規劃其中1/3來自於勞保老年年金及勞保退休金給付,1/3來自於穩健型投資組合(全球股市、新興國家股市、美股等ETF或基金) ,及固定收益型投資組合(投資級債券、大型股配息型債券ETF、基金等),另外的1/3是來自於保險年金、變額年金等給付。如此一來,你將有2/3的退休現金流來自於確定給付(保險年金、勞保給付等),但是同時你還有部分資金可以來創造較高的投資效益,為你的退休現金流增加活水。
你可以參考以下的文章: